1.姓"匡"的来历? 2. "蟾"的来历?什么意思?具体一点!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7 03:02:33

匡氏来源有三:
1、 春秋时期,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(河南长垣西南)宰,即为匡地的地方长官,其孙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,遂为匡姓。到北宋初年,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,改匡姓为主姓。政和年间朝廷认为民姓中有主姓,大为不妥,遂令主姓改为康姓。北宋以后,有的康姓恢复了祖姓,
2、 周代郑国有匡邑(河南扶沟县西南),当地人多以邑名命姓,称匡氏。
3、 春秋时期,魏国亦有匡邑(河南雎县西),当地居民,多以邑名"匡"为姓,也称匡氏。
匡姓望族居晋阳。(今山西太原)


chán
(1)
(形声。从虫,詹(zhān)声。本义:蟾蜍(chú)简称“蟾”,即癞哈蟆)
(2)
同本义 [toad]
小蟾徐行腹如鼓。――元·元好问《蟾池》
(3)
又如:蟾壶(古代计时器。一种蟾蜍形的漏壶);蟾兔(蟾蜍与玉兔)
(4)
传说中月有蟾蜍。所以称月为蟾 [moon]。如:蟾桂(神话中的月里蟾蜍和丹桂);蟾宫(指月亮中的宫殿)
蟾蜍
chánchú
(1)
[toad]∶俗称癞蛤蟆,两栖动物,体表有许多疙瘩,能分泌粘液,吃昆虫、蜗牛等小动物
下有蟾蜍,张口承之。――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
(2)
[the moon]∶指月球,因为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
蟾宫折桂
chángōng-zhéguì
[succeed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] 攀折月宫桂花,比喻科举登第,榜上有名

chán ㄔㄢˊ
〔~蜍〕两栖动物,皮上有许多疙瘩,内有毒腺,形状像蛙。吃昆虫、蜗牛等,对农业有益。俗称“癞蛤蟆”、“疥蛤蟆”;古代称“蟾诸”。简称“蟾”,如“~酥”(色白,可入药)。“~宫”(月亮)。“~桂”。“~轮”(圆月)。“~辉”、“~光”、“~魄”(均指月光)。“~宫折桂”(旧喻科举考试登科)。

匡氏的来源

一、来源有三:
1、 春秋时期,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(河南长垣西南)宰,即为匡地的地方长官,其